浙江知青网诞生前,我在老三届网站玩,也搅得风生水起有点知名度。后来浙江知青网成立,落实知青返城政策,我调回原籍到浙江知青网玩,渐渐地脱离了老三届。
老三届网站现在还在,还是与我们共用一个服务器的网站,如今状况也是今不如昔,靠着几个铁杆网友支撑共度时艰。
想当初那时的老三届号称是知青网站的黄埔军校,好几个地方的知青网站,骨干网友都曾经在《老三届》里混过。那时热闹的还有个西部知青网,里面开设了知青家园,全国各地无论东西南北都在那儿落脚开设窗口,浙江知青也有,现在还在。各地栏目互相串联,曾几何时也办的热火朝天。里面活跃的版主和网友,好多都是老三届过来的。随着各地知青网站设立,这地方玩儿的人少了起来,现在更是门庭冷落车马稀了。
前几天查资料,偶然发现我还保存着一条老三届时别人的跟帖,很出意外。跟帖作者余一,姓金,江苏人,老三届网站六周年网庆时在广州我们见过面。也是个酒鬼,喝过几次酒,相谈甚欢。
跟帖的内容是为拙作《绰号趣谈》做了些补充,我的《绰号趣谈》写得风趣幽默,成了一时的热帖。跟帖的很多,可能那时觉得这条跟帖有意思,就把它保留了下来。现在看到觉得出了一身冷汗,放到现在可能属于大逆不道了。给它搬过来:“奇文共欣赏,疑义相与析”:
过去替人取绰号或听人取绰号,大约有以下几个法则:
一、按照原名,偷工减料:如“张仁封”,减掉左半边,绰号为“长二寸”;如“王保孺”,第一字去掉上面一横,第二字去左,第三字去右,绰号为“土呆子”;如“冯鹰”的绰号为“马鸟”。又比如有同学姓Xi,叫他刁得一。本人姓金,把“金”字下面的一横移开,绰号“余一”。
二、按照外貌:如胖子称“八戒”、近视眼称“二饼”、个子不高称“大郎”、臀部丰满者称“磨盘”、到了二十五岁还没长胡子的称“公公”等等。
三、按照性格:如喜欢管人的女人称“拿摩温”、满口豪言壮语的吝啬鬼称“病大虫”(《水浒》人物)、抓住别人一点小毛病死钉住不放的称“沙威先生”(《悲惨世界》的人物)、强词夺理永不言败的称“墨索里尼”(出自“墨索里尼,总是有理”)等等。
四、按照笑话:某君在一次会议上发言,误将“造诣”说成了“造纸”,得一绰号“造纸厂厂长”,简称“厂长”;某君干农活伤了腰,贫下中农以“童子尿”为其疗伤,得一绰号“骚腰子”;某君插队后连续数年水土不服,满脸红斑,得一绰号“红麻子”等等。
五、按照习性:某君脏话不离嘴,开口必带脏字,得绰号“肛门”;某君身强力壮却心眼奇小,有诗曰“肌肉挤得心胸窄,堂堂八尺可怜虫”,以此得绰号“八尺虫”等等。
还有其他法则,一时想不起那么多了。
有点意思,不知道上海剧作家沙叶新笔名少十斤是否是从这里偷的拳头?哈哈!
|